約診專線:03-5353680

衛教資訊列表

Sat4
認識十大經行症候

認識十大經行症候             新竹市嘉心堂中醫   黃嘉宏院長/鄭心怡醫師


 


一、 經行頭痛 


有的從經前數日開始頭疼,持續到經行前兩天才停止。有時痛甚則反胃或頸項緊疼,連止痛藥都壓不住。一般中醫多認為是血虛或肝火,但是實際應用上仍以自身營衛虛弱倂風寒夾瘀較多見。另一類型為頭痛綿綿,不甚劇烈。有時經量過多後纏綿疼痛數日,這類型多為體質柔弱,血虛居多,宜大補氣血。經行頭痛偶服用西醫止痛藥不為過,但是若經常如此,則應設法找出病因加以治療,以調節平衡體內氣血陰陽。


 


二、 經行暈眩 


        每逢經行則頭目昏眩,視物昏花,甚則伴隨噁心者。除了針對血虛或痰濕或陰虛陽亢等證型治療外,也應從經血量之多寡來導正。


 


三、 經行冒痘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多見於雄性激素水平偏高的人,也可見於多囊性卵巢或卵巢囊腫者。其隨月經周期性地臉上出現粉刺或痤瘡,經後較消失。常因平素精神過於緊張或易怒、喜食辛辣厚味與刺激性的東西或便祕所導致體內熱毒或氣血鬱滯,一般多以行血氣、稍佐以清肝熱來治療。有些人擅自服用退火解毒的東西,卻反而冒更多痘子,甚至造成腹瀉或是經量變少、痛經,這類多兼痰濕體質,應將健脾除痰化濕考量進來。


 


四、 經行口糜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每逢月經週期即舌爛口破,反覆發作。多因陰虛火旺與胃熱薰蒸所致。常伴隨睡眠品質不佳、白天又勞心勞神、休息太少,有的勉強咖啡提神,卻又得不到實質的身心體力恢復,日久陰虛火旺,口舌黏膜反覆潰破。


 


五、 經行胸脹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經前或經行胸部悶脹不適甚至作痛,西醫多認為是雌激素水平升高或雌激素/黃體素比值增高,有些是泌乳素上升。中醫多認為是肝鬱氣滯,氣機升降受阻,輕則影響經血排暢而腹脹悶痛,重則導致不孕。中醫多以疏肝為主軸,結合其它治法,同時配合心理疏導,務求情緒穩定,肝氣較不易逆亂。


 


六、 經行腹脹痛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每逢經行便下腹悶脹痛,有的經前、有的經後。依據腹部喜按、拒按、喜暖、喜涼的程度可分為四型:氣滯血瘀、氣血虛弱、寒濕凝滯、濕熱下注。一般多著重經前期調養,儘量減少干擾因素,經血剝落順暢,疼痛自然減輕。切勿一味地只服用止痛藥來麻痺自己,古人云「不通則痛」與「不榮則痛」,要找出病因來治療。有些人適逢經期出現感冒,也會經痛,感冒解除了,一般下次理應正常。也有不少人透過減重來消除體內多餘的病理產物如痰、濕、瘀等,其經痛也有可能因此減輕。因此對證治療、因人施方,才是好方法。


 


七、 經行泄瀉 


        經行大便泄瀉,伴隨月經周期出現,經後自愈。多屬脾虛,但與肝腎相關。透過基礎體溫測定與內分泌檢查,常發現黃體功能障礙或雌激素/黃體素的比值異常。中醫治療需著重發作前5~7天,連續服藥,且經淨後調補脾腎,便能改善。


 


八、 經行腰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腰痠疼痛,隨月經週期而發作者稱之。主要原因有血虛或血瘀。乃由於行經時血水下注宮腔,氣血虛弱者對於腰部肌肉筋膜的滋養顯得更加缺乏,稱為血虛型。有些是經血下行受阻,欲通不得而成瘀滯,不通則痛,稱為血瘀型。臨證應以疏通與旺盛氣血為要,並調養肝腎緩緩圖治為本,切勿自行濫補或濫瀉,以免犯虛虛實實之戒。


 


九、 經行浮腫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每逢經行則面目四肢浮腫,體重也增加不少,並隨月經週期而發作。多與脾腎陽虛相關,透過中醫健脾、補腎,可以改善水分瀦留的現象。有另一部分的人乃因經血排泄不暢,氣滯血瘀明顯,因而影響水分的排除,當以行血去瘀為主,尤其著重於經前一周的調理,血行則水也行,自然水腫也消除。


 


十、 經行煩躁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每逢經前或經行則心煩易怒、抑鬱或緊張,經後則心情平靜,隨月經週期反覆發作。多因肝經鬱熱上擾心神有關。其本則可源於肝血不充、腎精虧虛,以致陰不歛陽,陽熱擾心。有時肝氣橫逆影響脾胃,又可導致消化功能紊亂。所以在清肝同時又常需輔以養肝腎、健脾胃以治本。有此類問題的女性朋友,建議減少喝咖啡、可樂、茶葉的頻率,讓經前時的肝氣平順和緩,也會同時減少過度耗損肝陰腎精,如此更能改善經行煩躁的症狀囉。


相關鏈結:http://blog.xuite.net/jst2010/twblog